本文摘要:
实验步骤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实时补偿系统的应用效果,本研究以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作为实验对象,开展了综合误差补偿实验。该实验中仅考虑机床移动轴的定位热误差,使机床在X、Y、Z方向上的3个移动轴模拟工件加工过程,通过快速移动产生热量,并对热变形误差进行补偿,判断补偿效果。具体步骤如下:在主轴刀柄上安装标准芯棒,分别在X、Y、Z方向上布置1台位移传感器,用于测量芯棒端面相对于工作台的位移误差。固定位移传感器,运行一段时间后芯棒返回初始位置,测量不同温度下芯棒位移变化。启动数控机床,运行2小时,测得13组误差数据;然后关?;?,等到完全冷却后,先打开误差补偿系统,然后运行数控起床,运行2小时,测得13组补偿后的误差数据。最后统计并对比所得数据[5]。2.2 实验结果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热误差补偿前后X向上的数据见图4。图4X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,该系统在X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17.0mm(取绝对值),平均误差为10.37 mm。补偿后,该系统在X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6.1 mm,平均误差为3.89 mm。对比可以发现,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,五轴数控机床在X向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,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。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前后Y向上的数据见图5。图5 Y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,该系统在Y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16.6mm,平均误差为10.88 mm。补偿后,该系统在Y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4.8 mm,平均误差为3.57 mm。对比可以发现,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,五轴数控机床在Y向上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,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。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前后Z向上的数据见图6。图6Z向热误差测量数据补偿前,该系统在Z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22.762mm,平均误差为12.60 mm。补偿后,该系统在Z向上的热误差最大值为3.5mm,平均误差为2.62mm。对比可以发现,使用本研究设计的综合误差补偿系统后,五轴数控机床在Z向上的热误差有明显减小,对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积极帮助。
宇匠数控 备注:为保证文章的完整度,本文核心内容由PDF格式显示,如未有显示请刷新或转换浏览器尝试,手机浏览可能无法正常使用!
2024-11
本文以组合式六角亭模型为实例,分析工艺难点与加工可行性,指出该模型的加工难点是模型形状不规则和整体刚性差,并通过设计新的工艺方案解决加工难点,完成了模型整体的加工。新的加工工艺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,为五轴数控加工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,对于五轴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也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… [了解更多]
2024-11
宇匠数控 备注:为保证文章的完整度,本文核心内容由PDF格式显示,如未有显示请刷新或转换浏览器尝试,手机浏览可能无法正常使用!本文摘要:通过对混联五轴加工中心自适应深度学习控制方法的 研 究,可 知 此 方 法 的 创 新 之 处 在 于:1)建 立 了 机 床 的 运 动 学 … [了解更多]
2024-11
在机测量技术由于其成本低、检测效率高、无需二次装夹等优势被广泛用于零件加工测量当中,使得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钻攻中心,同时又兼具测量功能。在机测量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,硬件部分主要是由高精度探头、信号接收器、机床整个本体,软件部分由机床控制系统、测量软件等组成[8]。待零件加工完成… [了解更多]
2024-11
?加工精度是影响机床性能和产品质量的主要难题,也是制约国家精密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。本文以五轴加工中心为对象,针对提升机床精度进行了研究。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,精密的仪器和零件在生产实践中占据的分量逐渐增加,在数控机床这种精密机器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,必须控制内外界环境的随机影响因素在… [了解更多]